职教改革:企业办学主体探路
发布时间:2014-08-06 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
近日,教育部颁布了《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》(下称《决定》)。《决定》中强调地方本科往应用型方向转型,并明确提出了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,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。
在职业教育改革探路的具体落实上,学者和高校人士谈得最多的,是配套师资和设备的问题,即人和钱的问题。而外界普遍认为明确企业作为办学主体,既能解决人才和就业结构性失调的问题,也能解决师资和设备等。
明确企业办校主体:企业担心盈利问题
对于企业办学,此次《决定》中明确提到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,在国务院2002年、2005年发布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表述则是“政府主导,依靠企业”。这份《决定》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。
同时,《决定》提出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,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。探索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。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。
企业办学校或更为实用。“我们有些学生每天像抽鸦片一样没精神,看到老师就问补贴什么时候发。”内蒙古某政府办校的高职班主任张丽说,“而对面的学生像打鸡血一样。”
张丽所谓的“对面学校”,即当地由企业运作的一个厨师学校。张丽说,以他们市为例,企业化办学,学生多是自主选择去读的,而他们是政府办学,国家对职业教育扶持力度很大,但实际上,很多政府主办的职校课程,跟普通高中区别不大,和企业基本没什么接触,学生上课积极性也不高。
“学生最终要面向企业,进企业公司工作。职业教育领域,政府引导示范,企业也责无旁贷。企业自己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。”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范先佐教授分析。
那么企业参与办学的意愿如何?武汉一家国企的中层称,办学对企业来说,需要持续的高投入,盈利可能不乐观。
湖北省教育系统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湖北直接由企业主办学的不太多,企业办学积极性不高的原因,主要是学校的盈利问题。“很多人都认为学校不是营利性单位,另外办学也是高投入的。”他表示,很多人办学刚开始是想挣钱,往后越来越难挣钱,因为学费不可能很高,招生也越来越困难。
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宣传部部长唐军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他们学校由武汉众邦德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资开办,公司提供学校发展所需的资金。这一种民办高校模式主要是由企业出资,聘请公办高校有经验的校级领导或企业高管负责日常管理。企业出资参与学校各项建设,比如购买土地、教学实验设备和建教学楼等,另外,企业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学生联系推荐实习实训基地。
至于企业出资办学是否盈利。部分高校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,企业办学更多是从社会责任和办学理想角度出发。同时也表示,办学是高投入低盈利的投资。
政策扶持持续加大
“我父亲退休前办过武汉知名的职校,我也想做教育。”武汉一家物流企业的负责人跟记者强调自己的办学理想。但是他也提到,现在还在观望政策的阶段,真正办学一般不太挣钱,除非办短期速效的培训机构,或者有较好的政策扶持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,2002年和2005年的《决定》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分别是不低于15%和20%。这一次则是不低于30%。这也是为何政府将有更多的财政投入助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。据统计2005到2013年,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经费达1.23万亿元。
“不低于30%,政府支持力度挺大的。”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范先佐表示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湖北省教育厅了解到2013年湖北省本级分别投入3500万元和1400万元支持高职、中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,并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近20亿元支持创建师范院校。
“西方劳动力相对稀缺,企业出于人才需要,主动性强。目前我们国家需要通过减免税收等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,提高企业积极性。”长期研究职业教育的天津大学博士后付卫东表示。
“不光是鼓励和号召,要有具体的政策去激励企业发挥主体作用。”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解释《决定》时说。
《决定》中明确提出企业接收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费用,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;而对于举办职业学校的企业,如果符合发展规划,那么各地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予以支持等政策。
《决定》提出了要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有关法规。葛道凯表示,“将来立了法,我们企业参与或者是举办职业教育的主动性,或者是内在动力应该能够逐步地得到释放。”